55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95章(第1页)

历史文化先驱

下面继续叙述孔子。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

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达巷是一个地名。党人的党不是现代观念的党,古代所谓党,就是地方社会的观念。在达巷这地方有人说,伟大的孔子,有这样渊博的学问,他什么都懂,而不是仅仅某一样的专家。这里&ldo;无所成名&rdo;的成名是指专学之名,就是不固定为某一项学问的名家。在古代的书上常有&ldo;名家&rdo;这个名词,如对三民主义的教授,可称为&ldo;某某先生是擅讲党义名家&rdo;。他自成为一家了,就是他的成名表达了他的专长。

在这里所说&ldo;博学而无所成名&rdo;,就是说孔子样样懂,不止是那一种学问的专家。孔子听到了人家的这种评论,就很风趣地对他的弟子们说,这叫我抓住哪一点?作哪一种专家好呢?我去当骑马驾车的专家好?还是当军事射箭的专家好?我还是学驾驶吧!从字面上看,这段文章,就这样解释完了。所以这些书,我们小时候读起来,一点味道都没有,头大得很。这有什么意思呢?老师还要我们背诵,一边背诵一边在摇头晃脑,就是表示抗议。老师要我们背诵只好背诵,不过就是靠这个办法,背诵以后经过几十年时间,如今一张口就念出来了。后来仔细想一想,大有道理,他这个&ldo;执御&rdo;的驾驶人,意思是要领导文化,作一个历史时代的先驱者。所以弟子们把他这句话记下来,是有深意的,并不是对不要紧的话都死记不忘。

礼的变态

下面是讲孔子的思想: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

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这是孔子的思想,他看到当时的时代感到悲哀。上古时候,长辈死了,丧帽是麻做的,很考究。孔子说这虽然是古礼,但现在的人,越来越简化了,用纯麻披孝就够了,比较节俭。孔子对丧礼也取节丧的意义,他也同意节俭、简化。中国本是礼义之邦,古代与人相见,跪下来拜,孔子说这是礼貌,&ldo;拜下,礼也。&rdo;但现在的人,没有行礼的诚恳,&ldo;拜乎上&rdo;,拱拱手就算了,很讨厌跪拜行礼的事,只求自己舒服一点而偷懒,就是不诚恳。对于这一点,孔子认为敬礼的精神,须要绝对的诚恳,这是不能改变的。所以即使是违背了时代,违背了大多数人的做法,但还是要保持我们古礼为上,因为它内涵传统文化的精神,并非徒重外表而已。

孔子当时所处时代的情势,可以说和我们今日所处的环境是相同的。人与人之间的礼貌,都流于形式,只重外表不重精神。甚至外表的形态上也成问题,譬如现在的敬礼,变成纯粹的招呼,就是打个招呼而已。不但内心没有诚意,连外面的形态姿势都是花样百出,像希特勒式的举一举手、傲慢式翘翘下巴,欧美式的哈啰、嗨,统统出笼,洋洋大观。这个时代问题,你我都有责任,尤其是家庭教育,更不可忽略。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这句话很容易解释,很容易懂。可是这不止是文字的问题,要在这一生中行为修养上做到,实在很难。这里说孔子对于这四点,是绝对做到了。第一是&ldo;毋意&rdo;,(这个&ldo;毋&rdo;与有无的&ldo;无&rdo;字通用,不过在《论语》上以及古书的否定词,多半用这个&ldo;毋&rdo;。)这是说孔子作人处世,没有自己主观的意见,本来想这样做,假使旁人有更好的意见,他就接受了,并不坚持自己原来的意见。第二&ldo;毋必&rdo;,他并不要求一件事必然要做到怎样的结果。这一点也是人生哲学的修养,天下事没有一个&ldo;必然&rdo;的,所谓我希望要做到怎样怎样,而事实往往未必。假使讲文学与哲学合流的境界,中国人有两句名言说:&ldo;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rdo;人生的事情,十件事常常有八九件都是不如意。而碰到不如意的事情,还无法向人诉苦,对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儿女都无法讲,这都是人生体验来的。又有两句说:&ldo;十有九输天下事,百无一可意中人。&rdo;这也代表个人,十件事九件都失意,一百个人当中,还找不到一个是真正的知己。这就说明了孔子深通人生的道理,事实上&ldo;毋必&rdo;,说想必然要做到怎样,世界上几乎没有这种事,所以中国文化的第一部书‐‐《易经》,提出了八卦,阐发变易的道理。天下事随时随地,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在变,宇宙物理在变、万物在变、人也在变;自己的思想在变、感情在变、身心都在变,没有不变的事物。我们想求一个不变、固定的,不可能。孔子深通这个道理,所以他&ldo;毋必&rdo;,就是能适变、能应变。第三是&ldo;毋固&rdo;,不固执自己的成见。&ldo;毋我&rdo;,专替人着想,专为事着想。这就是孔子学问修养的伟大处。

这里发挥起来,便要与别家的思想作一比较。如一般人认为高深莫测,甚至有恐惧感的佛家思想中有名的《金刚经》。(所谓&ldo;经&rdo;,也便是&ldo;四书五经&rdo;的&ldo;经&rdo;的意思。)这部书中也有四个类似上面所说的观念,所谓:&ldo;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rdo;在佛学中所谓&ldo;相&rdo;,就是形象或现象。我们人与人之间相处,往往感觉到很痛苦、烦恼,总是被现象困住了。人生在世界上一定有我,无法做到&ldo;无我&rdo;。有我就有你,有他。有你、我、他,就有烦恼。结果忘记了你也是人,我也是人,大家都是一样的。&ldo;大家一样&rdo;就是佛学所说的&ldo;平等相&rdo;。而孔子的四绝观念,也就是平等相。

关于这一点,我曾在一次某大学社团举办的哲学讨论会中,讲过一个&ldo;我与无我&rdo;的专题。我们常在哲学上看到作人做事要做到无我的境界。可能吗?先就事实来说,不可能。譬如有人说:

&ldo;我告诉你,我绝对客观。&rdo;这句话对不对?不对。这已经非常主观,因为&ldo;我很客观了。&rdo;这就是&ldo;我&rdo;的主观。哪里是客观?等于说&ldo;中&rdo;,天下有没有一个&ldo;中&rdo;?因为&ldo;中&rdo;是对两边而言,才构成了&ldo;中&rdo;这个观念。其实对比出的这个&ldo;中&rdo;,对另一点来说又是偏了,没有绝对的中。又用方位来说,你站在一个房间,说自己是在中,前后左右是东南西北,可是站在北方看你是站在南方,在南方看你是站在北方,没有中间的。所以说绝对&ldo;无我&rdo;,在观念上有这个名称,真要做到无我,几乎没有这样的人。但不是绝对没有,一旦真的做到无我的话,就会非常快乐。我们所有的痛苦,都因为自己&ldo;有我&rdo;而来的。如果我们手里拿了一件东西,别人需要时,一定舍不得给人,因为别人需要它时,也正是自己需要它的时候。假如能在这个时候,放弃了而给别人,就是最快乐的境界。有一位学佛的朋友来问,什么叫&ldo;菩萨&rdo;?我说这是印度梵文的名称&ldo;菩提萨埵&rdo;,音译成中文,简称&ldo;菩萨&rdo;,所含的意义就是&ldo;觉悟有情&rdo;。自己对于人生哲理觉悟了,可是对于这世界,对于一切的事物非常多情,而尽量施以助力。所以中国人说&ldo;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rdo;这就是菩萨的境界,等于中国人说的圣贤,名称不同,发音不同而已。他们又问学佛的人是否都成菩萨?我说没有,至少我没有看到过菩萨。

卿宓  何如  唯识与中观  严拓  猫犬系男子  我爱吃肉肉  小崽崽他超行的  烈狗  修车沦陷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历史的经验  温故而知新  孟子旁通  桃色镜头  你妈就在那里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如何修证佛法  听南怀瑾讲庄子全集  易经杂说  一树海棠压梨花  

热门小说推荐
云川记

云川记

数十万年前,人命卑贱,同族相食,一位无赖少年,自青丘而起,乱中求生,却在数十年后一统云川,立人皇正统,连五方天帝都随之泯灭。三千年前,世源光圣皇仙逝,四大圣地避世不出,五族分裂,为乱至今。圣皇大治终结!如今,南荒炎帝大葬,五族汇聚,奴隶出身的陆羽恰逢其会,却误入仙途,踏上了一条不一样的路。云川经内的无名金箔,招摇山被埋没的大祖,枯灯人皮下的帝师庙。。。。。。且看陆羽如何一步一步踏破诸天,叩开因果的谜团!...

三十如狼

三十如狼

准备在妻子生日的时候给妻子惊喜的林强,却发现妻子竟然瞒着他另有其他业务还没调整好心情却又被上司针对导致欠款失业!回到家的他又再次面对刚刚流产的妻子一切的一切都如同压倒骆驼的稻草样重重的压在他的身上...

古代烘焙日志

古代烘焙日志

没有傻白甜,没有极品亲戚。这是一个女主在古代用心做甜品的故事,小小的蛋糕,大大的理想。妞妞小姨,我长大了也要跟你学做各种各样好吃的糕糕。小丫为什么呀?妞妞这样我就有吃不完的糕糕了。小丫那你是喜欢做糕糕还是喜欢吃糕糕呀?妞妞吃。小丫那就让别人做给你吃,不用学着做。妞妞可以只吃不做吗?娘说要做才有的吃。小丫我说有就有。...

诡墓迷灯

诡墓迷灯

三个月前,九叔找到我,带我进入一个诡异而又神奇的地方,自此之后,诡异不断降临,恐怖紧随我身,我想走,我想离开,但为时已晚。我放得下一切,却放不下你!逃得了一切,却逃不开命运!原来一切,早已注定!书友群,欢迎各位进来聊剧情427804892...

超凡风水师林非白

超凡风水师林非白

鬼谷玄门当代传人林非白下山入世,化身小小风水师。他通天道,知风水,观命相,以一手玄门术法搅动都市风雨,坐拥财色天下。...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